克雷的橋
這是個開頭有些難讀的小說,應該說佈局之廣,要到中段才能撥雲見日,了解鄧巴家族的人物史詩,故事寫法用了「全知」的視線,所以會更難以解讀,無法將自己瞬間帶入故事中,希望大家可以撐過前面,就會發現這本書的好看之處了。
-
故事開始是男孩們的打鬥與胡鬧、然後不知名的兇手悄悄到來。接著,其中一位男孩按照指示來到某住宅區挖出了打字機、蛇跟狗的屍體,一切都在謎霧裡,然後故事開始回溯與跳躍,現在與過去,全都繞著鄧巴家族講。
-
鄧巴家族成員如下:五個被社會判定只會打架惡作劇的男孩們、還有他們的雙親;父親是個封筆的悲傷畫家,也是鄧巴家的男孩們不需要的存在,而母親是個美麗的過去式,她的存在曾讓那個家裡充滿歡樂與鋼琴聲。
男孩們的母親來自遙遠的東歐,史達林銅像比比皆是的年代,這位東歐來的逃亡鋼琴師,現在雖然琴藝精深,但在她小時候卻被父親稱呼為“犯錯狂”,總是彈錯,卻被嚴格要求著不準放棄音樂,因為那是逃離極權主義的唯一方法。
所以在很早很早以前,鄧巴男孩們的外祖父就已經決定了要在生前跟女兒永遠別離了,因為所處之地,糧食永遠缺乏,當時機成熟時,他會親手幫她買了一張不會返回的來回機票。
-
計劃完成實行那天,父親在女兒的行李箱裡塞入了訣別信與兩本書,荷馬的「伊利亞特」「奧德賽」,女兒在火車上看到書後,馬上就能夠明白了,訣別的時間總是很突然、也必須立刻做決定,需要戰鬥的「伊利亞特」、總有一天可以歸鄉、回到年邁父親身邊的「奧德賽」,那都是一種冀望與祝福,今後只能自己在澳洲生活了,能夠是否在相見,只有共產政黨倒下之時…
-
語言完全不同下,經歷了好長一段時間努力,鄧巴男孩的母親,終於可以在澳洲平穩生活,也遇到了男孩們的父親,兩個人都有各自的痛,但是兩個人在一起,總能分擔著悲傷,那段時間非常的幸福,五個孩子的到來,更是洋溢吵鬧與歡笑。
-
只是…人生總是可以突然驟變的,好景不長,鄧巴男孩的母親倏忽得到了不治之症,僅剩半年的生命,看著越來越孱弱的母親,全家人都心碎了,就像是要未雨綢繆般,男孩們的母親把「伊利亞特」「奧德賽」給了第四個男孩- 克雷,那個最安靜也最特別的孩子。
-
母親去世後,也讓過度傷心的父親成了兇手,沒有力氣去安慰心碎的孩子們,而是遠去消失,讓鄧巴家從此再也不需要父親了,幾年後,兇手歸來了,帶來的是請求,希望大家幫忙、前往偏鄉造橋,而唯一點頭的孩子,正是克雷,母親留給他的書,正指點著他成為橋樑,成為大家回家的必經之處,一點一點把斷掉的事物串聯起來。
-
這是一個關於修補的書,看著克雷如何治癒別人,也療治自己的內心。
_
- Mar 11 Wed 2020 16:23
嚼書 - 克雷的橋 (Markus Zusak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